在新窗口中打開
一張拼貼風格的照片搭配插畫設計元素,呈現 2025 年 Swift Student Challenge 的四位得獎者:Marina Lee、Taiki Hamamoto、Luciana Ortiz Nolasco 與 Nahom Worku。
從左至右:Marina Lee、Taiki Hamamoto、Luciana Ortiz Nolasco 與 Nahom Worku 是今年 Swift Student Challenge 的四位得獎者。
開發者 2025 年 5 月 8 日
每年,Swift Student Challenge 邀集世界各地的學生,透過 Apple 直覺且易學的 Swift 程式語言,打造原創的 App Playground,勇於追尋好奇心並發揮創造力。今年 350 件獲獎作品的靈感來源橫跨全球,從墨西哥 Nuevo León 望遠鏡下的星空,到在日本遊戲店發現的一副紙牌,涵蓋 38 個國家與地區,融合各式各樣的工具與技術。
Apple 全球開發者關係副總裁 Susan Prescott 表示:「我們總是受到年輕開發者參加 Swift Student Challenge 時展現的才華與觀點所啟發。今年的得獎者展現出卓越的能力,將富有意義的想法轉化為創新、有影響力且精心打造的 App Playground。我們很高興能支持他們的旅程,協助他們繼續開發有助於塑造未來的 app。」
五十名「傑出獲獎者」(Distinguished Winners) 已受邀前往 Apple Park 參加全球開發者大會 (WWDC),體驗為期三天的特別活動。在為期一週的活動中,得獎者將有機會於 6 月 9 日親臨現場觀看 Keynote 發表會、向 Apple 專家與工程師學習,並參與各項實驗室。
今年許多得獎者從自己的在地社群汲取靈感,打造能以全球規模發揮影響力的強大工具。以下,四位「傑出獲獎者」 Taiki Hamamoto、Marina Lee、Luciana Ortiz Nolasco 與 Nahom Worku 將深入分享自己的 App Playground,以及希望解決的真實世界問題,展現程式編碼推動長遠改變的力量。
一張彩色拼貼圖呈現《 Hanafuda Tactics》創作者 Taiki Hamamoto 的人像。
Taiki Hamamoto 希望藉由他的 App Playground《Hanafuda Tactics》,保存一個擁有數百年歷史的日本紙牌遊戲。
22 歲的 Taiki Hamamoto 在當地遊戲店看到一副花札,就立刻被吸引住了。他從小就和家人一起玩這款日本傳統紙牌遊戲,原以為要找朋友一起來懷舊對戰幾輪應該很簡單,但事實並非如此。
剛從熊本縣立大學畢業的 Hamamoto 表示:「我發現我們這一代很少人會玩花札,儘管它在日本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我想,如果能在智慧型手機上讓花札變得更容易遊玩,也許不只是在日本,甚至有機會把它推廣到世界各地。」
透過 Hamamoto 得獎的 App Playground《Hanafuda Tactics》,初學者可以熟悉這款遊戲的規則與紙牌內容。色彩鮮明、設計華麗的 48 張牌,靈感來自日本對自然的崇敬,分為 12 組花色,每個月份各代表一組,每組皆以應景的植物作為圖案。花札玩法多樣,其中最受歡迎的一種叫做「こいこい(Koi-Koi)」,玩家需湊出所謂「役(yaku)」的特定牌組組合。
Hamamoto 除了保留花札經典花卉圖騰,也為遊戲體驗加入了現代感,融入例如「生命值 (HP)」等年輕世代熟悉的電玩元素。他利用 SwiftUI 的 DragGesture 實作出動態且靈敏的特效,例如在紙牌移動時出現傾斜、發光的效果,讓遊戲操作更加自然、引人入勝。他也正嘗試讓《Hanafuda Tactics》能在 Apple Vision Pro 上遊玩。
Hamamoto 難以想像這款他從中獲得無數樂趣的數百年老遊戲有朝一日可能消失。他說:「花札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能讓你體驗日本的風景與文化。我希望使用我 app 的人能沉浸其中,也希望能將這款遊戲保存給未來的世代。」
一張彩色拼貼圖呈現《EvacuMate》創作者 Marina Lee 的人像。
Marina Lee 的 App Playground《EvacuMate》設計目標是協助使用者在天災期間維持條理並掌握最新資訊。
今年稍早,洛杉磯多地野火迅速蔓延,21 歲的 Marina Lee 接到一通驚恐的電話。她住在 San Gabriel Valley 的祖母收到撤離通知,幾乎沒有時間決定該怎麼辦或要去哪裡。
「身為在洛杉磯長大的孩子,我一直都知道野火的風險,以及天災帶來的現實影響,」正在南加州大學攻讀資工系大三的 Lee 說道。當時她人在北加州與父母過寒假。「但這通電話讓我深刻感受到事態的急迫性。我的祖母非常慌張,不知道該準備什麼,也不知道該如何保持戒備與掌握資訊。這讓我萌生念頭,想為像她這樣可能不太擅長使用科技,但在危機時刻同樣需要有一個可靠、易用的資源的人,打造一個 app。」
透過 App Playground《EvacuMate》,使用者可以針對緊急狀況建立撤離所需攜帶的重要物品清單。Lee 將 iPhone 相簿整合進 app 中,方便使用者上傳重要文件副本,並加入了從 iPhone 通訊錄匯入緊急聯絡人的功能。她還加入了特定議題的相關資源,例如查看空氣品質指數、準備急救箱的指南等。
Lee 持續精進《EvacuMate》,聚焦於讓這款 app 對所有可能需要它的人都友善易用。「我希望能加入多語言支援,」Lee 解釋道。「想到我的祖母,她閱讀英文並不太熟練,這讓我意識到翻譯功能對於社區中面臨相同挑戰的人,會非常有幫助。」
Lee 期待在 WWDC 與其他開發者建立新的連結,就像她過去在 Citro Tech 組織主辦黑客松活動,或是擔任南加大 Women in Engineering 計畫導師時所建立的那些人脈。她表示:「程式編碼不只是開發軟體,它更關乎你所建立的友誼、所找到的社群,以及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的力量,這些都給予你發揮影響力的養分。」
一張彩色拼貼圖呈現《BreakDownCosmic》創作者 Luciana Ortiz Nolasco 的人像。
Luciana Ortiz Nolasco 希望藉由她的 App Playground《BreakDownCosmic》,讓人們更容易接觸天文學。
Luciana Ortiz Nolasco 收到望遠鏡作為 11 歲生日禮物時,興奮無比。每天晚上,她都會透過臥室窗戶探索家鄉墨西哥 Nuevo León 的夜空。
但她很快就遇到兩個問題:首先,是籠罩在高度工業化城市上空的厚重霧霾,遮蔽了星星與它們的光輝;其次,則是身邊缺乏能一起熱衷天文的夥伴。
「直到我加入 Nuevo León 天文學會,才找到自己的社群,」現年 15 歲的 Ortiz Nolasco 分享道。透過在學會建立的連結,她在週末會前往郊區觀星、參加露營活動,向與她同樣熱愛天文的導師學習。這些經歷激起她心中的火花,希望能讓更多人也能接觸到天文學。
她的 App Playground《BreakDownCosmic》是一個虛擬聚會空間,使用者可以將世界各地即將發生的天文事件加入行事曆、透過完成「任務」來獲得勳章,並與其他天文愛好者分享彼此觀測到的天象。
Ortiz Nolasco 發現 Swift 程式語言正是實現這個構想的理想工具。她解釋道:「Swift 非常容易學習,而使用 Xcode 也非常直覺。大部分時候,當我出現錯誤,它都會幫我修正。我不需要花好幾個小時找問題,結果發現只是漏看了一個小錯誤。」
參加完 6 月的 WWDC 之後,她計畫繼續開發《BreakDownCosmic》,最終希望能將它上架至 App Store。她表示:「我希望人們登入我的 app 時,感覺像是展開一段宇宙之旅。宇宙充滿了我們尚未發現的奧祕與無限可能。這段旅程不只是少數人的專利。宇宙是我們的居所,是我們的家,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認識它。」
一張彩色拼貼圖呈現《AccessEd》創作者 Nahom Worku 的人像。
Nahom Worku 透過他的 App Playground《AccessEd》,希望為世界各地無論是否有 Wi-Fi 連線的學生開啟全新的教育可能性。
在衣索比亞成長、之後移居加拿大的 Nahom Worku,在兩個職涯方向之間掙扎:是要追隨叔叔的腳步當飛行員,還是像父親一樣攻讀工程學位。最後,他對飛行的恐懼讓前者出局,但他依舊無法決定要專攻哪個工程領域,直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
「疫情期間,我有很多空閒時間,所以買了幾本書,開始接觸網頁設計與程式編碼,」現年 21 歲的 Worku 說道。他在 Black Kids Code 這個幫助孩童學習數學與程式編碼的非營利組織找到社群,後來更成為導師之一。
他目前是多倫多約克大學 (York University) 大四學生。在協助該大學一項暑期計畫期間,Worku 與他的團隊被指派處理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的一項任務,著重於確保全球都能獲得優質教育。對 Worku 而言,這個專案讓他大開眼界,也勾起了他成長時期的記憶。他解釋道:「在衣索比亞成長的過程中,我親眼見過許多學生缺乏品質好的教育。此外,很多人不是完全無法上網,就是網路連線品質不穩定。」
他的 App Playground《AccessEd》旨在解決上述兩項問題,提供不論是否有 Wi-Fi 連線都可取用的學習資源。這款 app 運用 Apple 的機器學習與 AI 工具打造,例如 Core ML 與 Natural Language 框架,根據學生的背景推薦課程,打造真正個人化的體驗。
Worku 表示:「學生可以拍下筆記照片,然後機器學習模型會透過 Apple 的 Natural Language 框架分析文字內容,製作成閃卡。這款 app 還內建任務管理系統與通知功能,因為全球許多學生放學後不但有大量作業,還需兼顧家庭責任,因此常常在時間管理方面遇到困難。」
Worku 希望《AccessEd》能為世界各地的學生開啟新的可能性。他說:「我希望我的 app 能啟發其他人去探索如何以創新的方式運用像機器學習這樣的現代技術,尤其是在教育領域,如何讓學習變得更令人投入、更有效、更有趣。」
Apple 很榮幸能透過每年的 Swift Student Challenge 計畫,支持新一代開發者、創作者與創業者。過去五年來,世界各地數千名計畫參與者已建立成功職涯、創辦事業,以及成立致力於普及科技並運用科技打造更美好未來的組織。詳情請見 developer.apple.com/cn/swift-student-challenge
分享文章

Media

  • 新聞文章

  • 文中圖片

新聞聯絡人

Lizzie Chen

Apple

[email protected]

+886 2 8729 8596

Apple 媒體聯絡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