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藝人們將開始聽到他們以前從未聽過的音樂。想像一下,Billy Corgan 對工程師說:「當我在 1993 年創作《Quiet》開頭的吉他旋律時,我希望你可以從身後三英里半處聽到這段音樂,然後在 Jimmy Chamberlin 的鼓聲開始的 3.2 秒內,讓樂聲直接落在你面前。」顯然,我不是 Billy Corgan,上述這段只是我編造出來的。但若我能想像事情會如何發展,想像一下 Billy Corgan 會怎麼做的話,將會如何呢?
在現代,創新幾乎是音樂的一部分。從多聲道錄音,到電吉他、麥克風、合成器、磁帶迴聲機和取樣器,再到音樂數位介面 (MIDI) 和 iPod, 我們已經發明了多項技術,用來播放、擷取、錄製、混合及分享音樂。透過「空間音訊」這款令人驚嘆的新工具,音樂家、工程師和製作人得以為數百萬人帶來全新的 3D 體驗。這一切都始於某個供藝術家實驗的新工具,而後才發展成你所聽到的《Sgt.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Pet Sounds》等專輯。
這些作品來自那些採納新技術的藝人。運用它、愛上它的人所投入的心力,使技術得以成熟。在我小時候開始創作音樂的那個年代,你必須存很多錢來買一個取樣器。它們不好買,而且貨架上很難得能找到它們的身影。透過「空間音訊」,我只要戴上 AirPods,按下播放鍵,就可以獲得充滿空間感的音樂體驗;現在,粉絲和藝人已能聆聽並製作這樣的音樂。這便是改變的開始。因為,『空間音訊』必定會影響坐在那裡聽音樂,想著『我也希望我的音樂能聽起來這麼讚』的年輕人。」
從現在起,這將是一段非常令人興奮的旅程。最終,將會有一批新的藝人出生在「空間音訊」的環境中,如同我出生在立體聲中一樣。未來的藝人甚至可能永遠不會考慮製作立體聲唱片, 因為他們只知道「空間音訊」。「空間音訊」的製作只會越來越好。今年稍晚,Apple 將直接在 Logic Pro 中建構沉浸式音樂創作工具。因此,任何音樂家都可以運用「空間音訊」為 Apple Music 創作和混合他們的歌曲, 無論他們身處錄音室、家中還是任何地方。
當然,立體聲將一直存在, 沒有人會抹消立體聲,就像單聲道並未消失一樣。我的音樂收藏中有很多單聲道唱片,由於它們是為單聲道的聆聽模式量身打造的,因此這些唱片聽起來效果還是非常棒。為立體聲聆聽而設計的樂曲,在立體聲效中,聽起來還是會像過往一樣令人驚艷。但現在,音樂將進入「空間音訊」的環境。這不是一個舊時代的結束,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 Zane Lowe,Apple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