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五月正是「心理健康宣導月」(Mental Health Awareness Month)。你認為聲音在維持正面的認知狀態中扮演什麼角色?
Oleg Stavitsky:我想說的是,由於當前的世界局勢十分詭譎,人們現在幾乎都透過聲音自我療癒。透過這些所有現存的播放列表,人們其實都在尋找各種方式來度過一天並保護自己的認知狀態,因此,所有這些播放列表和 YouTube 影片遂應運而生。Endel 便誕生了。這是專門為這類用途而打造的計畫案:它經過科學設計,可協助你達到特定的認知狀態。
談一下科學吧。 你最近與神經科學數據公司 Arctop 合作展開一項研究,該研究採用其技術,以即時測量與分析腦電波數據。你有什麼發現?這些發現對於人們現今消費聲音的方式有什麼意涵?
OS:研究的結果是這份互動式圖表,你可在其中每秒放大一次,即可查看部分音景或播放列表從何處開始,以及使用者的大腦對此有何反應。我們得以追蹤一個人的腦波活動,並且當他們聆聽一個靜態的播放列表時,中途會插入一首歌曲,這對他們奏效,但隨後又開始播放另一個播放列表,但卻毫無作用。接著是那首歌曲和上一首歌曲之間的過場效果,當新的歌曲開始播放時,注意力自然會下降。如果你想要讓聲音使人全神貫注,便必須慢慢引導人們進入該情境區,為此,許多音樂都能奏效,然後將人們保持在那樣的狀態。這正是最重要的部分。為此,你必須保持一致性。你必須關注此人並即時查看其生物特徵數據,使其始終保持在該情境區中。因此,對 Endel 而言,並非是使人全神貫注的峰值很高;而是使人全神貫注的一致性要比靜態播放列表高出許多。
Endel 已與電子音樂人 Grimes 和 Richie Hawtin (又名 Plastikman) 等藝術家進行合作,但是你又轉移到下一個合作方向:哲學家 Alan Watts。為什麼?
OS:儘管 Alan Watts 就技術上而言已經死了,但自 70 年代以來,我們已和他的兒子有所接洽,他的兒子現在經營著 Alan Watts Foundation。這是我所熱衷的一個計畫案。我們取得了他最大的兩次演講授權,分別是「World as Play」和「Pursuit of Pleasure」。這些演講與我們的時代息息相關。Alan 談到了隨生活起舞、盡情搖擺、流動和靈活的重要性。他談到相對論:如果你沒有經歷過不順,怎會體會到順遂;為何一方始終尊重另一方至關緊要,並且整個世界並非是黑白分明、二元對立的。我發現這些概念對於我們這個緊張、過度激化和兩極化的世界非常相關。
你是如何對聲音如此著迷的?
OS:我們都對音樂感到著迷,尤其是氛圍音樂,因為正如 Brian Eno 所說,它既可有可無卻又十分有趣。你甚至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它只會為你營造出一種舒適的氛圍,而無須引起你的注意,你在對待它時毫不費心力。我現在幾乎像是得了職業病。一切都是音樂背景。你坐在某一處所聽到的各種聲音,像是火車開動、門咯吱作響、孩子的哭聲,這些聲音均會立即融合成為我的音樂背景。有時我想擺脫它,但這是不可能的。現在一切對我來說都是音樂。
在使用者的生活中提供跨越多種裝置的體驗,其價值是什麼?
OS:它可在白天在這些裝置中隨時隨地跟著你,有時你幾乎聽不到它的聲音。我經常做的是將《Endel》置於放鬆模式。我會在 AirPods Pro 上開啟「通透模式」,然後我會正常過活。我會與人交談、買咖啡、與人互動。但會播放著我所說,本質上是《Endel》微小劑量的音樂背景。聲音是控制環境最簡單的方式。它相當強大,並且十分容易改變你的所在情境。對我們而言,不費任何腦筋。因此,我們的創意是,你在 iPhone 上啟動《Endel》,然後開始跑步,接著用 Apple Watch 便能聆聽。然後你前往辦公室並開啟降噪模式,接著你想在 Mac 上更投入在工作當中。此時 Endel 會處於畫面正中央,使你免受周遭其他任何事物的干擾。然後你回到家並說聲「嘿 Siri,我想放鬆一下」,它就會在你的 Apple TV 上彈出來。這正是我對《Endel》的最終願景:總是開啟的音樂背景。